由漢字注音到台語拼字文 |
國語漢字文之台語朗誦
Recitation of Mandarin in Taiwanese |
(內容) 漢字的特徵 / 漢字教育 / 組字,作辭都有限制 / 腦內的字間連線 / 台語讀者未建立台語文的構辭網路 / 變通辦法 / 請寫國語文體 / 國語文體可用台語來讀 / 文言音與口語音 / 漢音話音的判斷依據 / 公開朗讀 |
◎ 漢字的特徵,是: 1. 各字有它的固定意念,
2. 它可組合成為二字辭,但是這項組合是固定的,
及 3. 它沒有硬性的發音規定, 所以它及它所組成的
語辭都可用不同的地方語音來朗讀。
漢字教育
○ 漢字的語文教育,就是要使學生強記個別的漢字字形,而在腦海裡直接連到它的意念。
於是,看到一個漢字就在腦中指到某一固定的意念領域。
自古以來,我們說某人"不識字(mxbad
ji)"來表示他沒有概念,不懂事確實是有根據的。
因為學習了漢字,一個人的腦中,就有了知識的系統性組織。
組字,作辭都有限制
○ 一般人會覺得,隨意的兩個漢字都可以形成一個理念,其實不然。 某一個漢字,在其前或在其後所能連結的字是非常有限的。
有大半的漢字,甚至不能構辭。 也有一些字在國語文中,是不能單獨存在的,它必須結合其他的字, 才成為有意義。
腦內的字間連線
中文教育, 就是要使學生,在腦中建立字與字之間有意義的連線。 於是在國語漢字文中, 我們都會看出,那兩個字是一個語辭,而不像歐美語文那樣把各個語辭和其他語辭用空格來分開。
要能讀好漢字文,這項預先的訓練非常重要。 缺乏這套訓練,我們就成為"識字讀無冊(bad-ji thak-boo zheq)的人了。
台語讀者未建立台語文的構辭網路
○ 近年來,有不少人完全用漢字來試寫大篇的台語小說,結果把讀者都變成"讀無冊"的人。 大家必須非常非常注意地判讀這類文章, 因為我們的腦內,沒有建立起台語的構辭網路。
變通辦法
在全漢字台語文中,導入了"只在台語而不在國語文中的二字辭"的時候,作者最好在辭下畫一條下線。這樣就可以幫助讀者。
同樣地,在國語文中必形成二字辭的漢字, 如果在台語文中,要叫讀者當為"口語音的單字辭"的時候,也應該作一記號,否則讀者必在此,難以後繼。
請寫國語文體
○ 要寫全漢字的文章,又不喜歡加畫下線及記號的話,就請用國語文體來寫。 這樣,讀者會較舒服,而也才願意閱讀這本書。
可是,當大家都用母語說話的日子來臨的時候, 國語文是否還會通行麼? 答案是,正是如此。 國語文是承繼了中華傳統的文書文體; 由元朝至明清時代的小說體,演進而起的明末報館體,新民體等,再經革新而生的民國國語文體,可說是一脈傳承下來的。
國語文體可用台語來讀
○ 國語文,可用清朝時的官話音來閱讀,但也可以使用各地的地方音來閱讀。 六十年前的台灣人,就用台語音來讀報紙上的國語文。
文言音與口語音
幾乎每一個常用的漢字,在台語中就有很像國語音的文言音和一個以上的口語音。
台語漢字音 ─ | ┌ 文言音=讀冊音=漢音=字音
┤ └ 口語音=白話音=話音=語音 |
漢字文以台語閱讀時, 必須分清楚,這個字在這個時候,是要讀文言音還是口語音。
漢音話音的判斷依據
下面是大致的判斷標準。
a. 學術性二字辭,讀文言音。
b. 單字辭,較多讀口語音。須改用台語辭者,改後用口語音發音。 c. 必須轉為台語特用辭的二字辭,改為台語辭後,讀口語音。 |
公開朗讀
○ 國語漢字文,要用台語向公眾朗讀的時候, 要特別注意其中的每一句得要如何改為台灣話。 最好事先準備好。
其實,有了幾次這樣的機會,自然就會很熟練了。
不管你寫國語漢字文或是台語漢字文,請特別留意文中要用台語特有的話語,來朗讀的字眼。 將這些台語字眼,若用不是漢字的"音字"來改寫,那麼一切困難都會解決。 這時,你的文稿就成為漢字語音字所混成的 "音漢混合文"了。